追求卓越冲一流,自强不息攀高峰。近日,校(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暨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校(院)党委书记刘思金,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院)长陆林分别作讲话,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并就加快高质量发展、争创“双一流”高校作出部署。会议强调,全校师生医护员工要树牢“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共同价值取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抢抓战略先机,赢得发展主动,奋力打开校(院)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今年上半年,校(院)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紧扣“2025•6610”作战图,围绕争创“双一流”高校和国家医学中心这一核心任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荣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各项工作高歌猛进、亮点纷呈。在学科建设方面,新增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目前我校共有1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居全国独立医学院校第11位;其中临床医学位居ESI全球前0.68‰,列全国独立医学院校第6位。在教育教学方面,招收博士研究生156人,较2024年增长47%;研究生录取在山东省属高校率先实现复试自主划线,部分专业复试线远超国家线;获批研究生推免资格;国家级教师团队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在科技创新方面,张福仁教授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成为我校第5位获此殊荣的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批复同意我校建设P3实验室;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在人才建设方面,获批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1项,并首次获批了国家“博新计划”。在医疗服务方面,上半年直属附属医院门诊总量490.6万人次,出院病人42.7万人次,附属肿瘤医院质子治疗系统单日治疗人次全球第一。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但是争创“双一流”高校仍须爬坡过坎,我们要坚持使命驱动、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更加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朝乾夕惕、凌厉风驰、挂图作战、精准发力,向“双一流”高校创建目标发起冲刺。
我们要坚定信心、锚定目标,以舍我其谁的锐气“冲一流”。“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前,我校争创“双一流”高校已至决战关口,恰如长河穿峡、风雷过隘,当此紧要之时,唯有坚定信心、锚定目标,一鼓作气、闯关夺隘,方能迎来一片新天地。坚定的信心源于教育强国的使命召唤,源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定支持,源于科教融合以来的厚积成势,更源于校(院)上下同舟共济的强大意志。我们要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豪情,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魄力,不甘平庸、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奋力开拓我校高质量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们要抢抓机遇、全力以赴,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冲一流”。“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发展机遇期、政策“窗口期”往往稍纵即逝,只有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才能换羽新生、跨越发展。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形势不等人。此时此刻,全年过半、征程未已,正如“船到中流、人到半山”,全体山一大人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战略定力,发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决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斗志,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克难攻坚、攻城拔寨,努力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我们要上下同欲、并指成拳,以万众一心的合力“冲一流”。“人心齐、泰山移。”纵观百年校史,山一大人靠团结奋斗书写了“一部家谱、五大故事”的隽永篇章,也必将靠团结奋斗去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争创“双一流”高校是每一位师生医护员工的责任,创建成果也必将惠及全体师生医护员工。我们要高擎“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山一大精神旗帜,紧紧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人人献出一份力,不断积微光以燃皓月,汇细流以成江海。特别是校(院)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好“领头雁”作用,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带头冲锋,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英雄气概,共同把争创“双一流”高校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奋进之路从无坦途,创建任务艰巨光荣。全校师生医护员工要在校(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担当实干、改革创新,抢抓战略先机,赢得发展主动,继续书写出山一大校史上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党委办公室 通讯员:刘波 责任编辑:姜珊 审核:刘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