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双高协同创新育人论坛暨校园开放日活动举办。来自省内外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初高中学校及校(院)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围绕“深化双高协同,共促医学人才培养”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有800余名初高中学生参与到校园开放日活动中。校(院)党委书记刘思金致辞。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霞到会指导工作并致辞。高中校长代表及家长代表分别致辞。副校(院)长刘传勇主持开幕式。

刘思金向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校(院)科教融合以来的改革发展成就。他指出,“高中筑基”与“高校赋能”是人才成长链条的关键环节,虽学段不同,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一致,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从“相邻”走向“协同”,共同谱写贯通式人才培养新篇章。围绕“双高协同育人”核心议题,刘思金提出三点合作希望,一是在“选”上更早衔接,在学生心中播下医学种子;二是在“育”上更深融合,让高中生提前触摸医学前沿;三是在“才”上共同定义,携手培养兼具仁心与仁术的未来医学家。
李霞在致辞中,从全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视角,立足山东省教育发展基础与政策导向,围绕高中与高校医学人才协同培养核心议题,为校(院)与中学衔接育人提出专业建议;王飞作为高中校长代表,强调了初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期待与校(院)在共建医学特色课程、联合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陈文涛兼具家长与教师双重身份,结合教育实践畅谈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期待,表达对校(院)育人理念与成效的认可。
开幕式后,论坛进入主题报告环节。刘传勇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复合创新型医学人才自主培养研究与实践》为题,阐述校(院)在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模式上的探索,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方案;省立临床学院副院长朱强带来《探寻百年医学之路》报告,结合临床教学实践回顾医学教育发展历程,强调传承医学精神、夯实育人根基的重要性;肿瘤临床学院副院长王琳琳以《能量之变——医教研协同,赋能肿瘤学人才“粒子加速式”成长》为主题,分享医院整合医疗、教学、科研资源,推动肿瘤学人才快速成长的实践案例;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王思睿作为学生代表,以《沐春风展秋实——学生成长报告》为题,讲述在山一大的成长经历,展现校(院)育人成果的鲜活实践。
主会场活动结束后,论坛转入研讨会与校园开放活动环节。嘉宾参观校(院)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医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感受科技赋能医学教育的前沿动态;同期开展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班,学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获颁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证书,切实提升应急救护能力。
与此同时,初高中学生深度参与专业化、沉浸式的医学实践体验,在生命科学展馆观察人体各系统标本,借助VR、全息成像与数字人系统探索生命奥秘;在模拟实训场地通过高仿真设备观摩临床操作,体会医学技能培养的精准;在科研平台接触高端仪器,参与生物标本制片、虚拟实验等,感受科技赋能医学的前沿;在校史馆了解校(院)百年医脉传承;在图书馆感受高校浓厚学术氛围与医学特色文化,为医学人才培养学段衔接进一步筑牢了基础。




下午举办的专题分享会同样吸引了众多嘉宾参与。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王尧围绕“播下医学种子 造就美好未来”进行解读;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副院长纪龙介绍了公共卫生与生态环境医学菁英班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北京市特级教师姜连国,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王彬,滕州一中生涯规划中心主任孟凡正,分别围绕精准教学、高考备考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分享实践经验。
此次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搭建起教育主管部门、初高中、高校、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达成了“深化协同、共促育人”的广泛共识。未来,校(院)将持续总结论坛成果,将协同育人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为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招生办公室 通讯员:顾海燕 责任编辑:姜珊 审核:刘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