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我校召开“第一书记”帮包村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选派“第一书记”有关会议精神,对两年多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研讨部署。
党委书记王长松到会讲话,党委副书记付朝广主持会议;我校选派的三批“第一书记”、“第一书记”所在部门负责同志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第一书记”帮包村工作座谈会
会上,第一批和第二批“第一书记”汇报了任职期间的工作进展情况和经验体会;第三批“第一书记”汇报了驻村以来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决心不辜负学校党委的信任和重托,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在第一批和第二批“第一书记”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帮扶任务。“第一书记”所在部门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当好“第一书记”的坚强后盾,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第一书记”工作提供支持与帮助,推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再上新水平。
王长松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前二批“第一书记”的工作成绩。他指出,第一批和第二批“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以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格自律的良好形象,在强班子理思路、解难题办实事、严政策抓落实、保稳定促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学校党委的充分认可和人民群众的热情赞扬,充分反映了学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展现了学校干部队伍的作风形象。同时,第一批和第二批“第一书记”要进一步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三批联动,确保“五通十有三达到”各项任务的完成。
王长松强调,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是省委按照中央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破解基层组织建设难题、改变村庄落后面貌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这项活动也是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有效举措。今年是“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的第三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尤为重要。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有关职能部门和派出单位要全力支持“第一书记”的工作,对“第一书记”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最大努力帮着解决,为“第一书记”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王长松要求,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部署,逐条对照《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脱贫评估标准》要求,认真查找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王长松希望第三批“第一书记”认真学习前两批“第一书记”的工作经验,虚心向当地的干部群众学习,在前两批“第一书记”工作的基础上,搞好工作对接,不辜负省委、学校党委和全校师生的期望,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百姓赞誉,为学校争光;要继续秉承攻坚克难的精神,紧紧依靠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加强沟通联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圆满完成好帮扶任务。
付朝广主持会议时指出,当前,“第一书记”工作已经到了关键阶段,第三批“第一书记”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王长松书记讲话精神,继往开来,再接再厉,理清思路,明确重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第一书记”工作,打好第三年帮扶攻坚战;要继续巩固和发扬前两批“第一书记”工作期间形成的“职责定位准确,政策把握正确,各方关系和谐,发挥优势充分,形象塑造良好,帮扶成果明显”的经验和做法,多动脑筋,多做文章,加大措施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达到标准要求。
自2012年4月省委开展“第一书记”工作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先后选派孔志峰、杨斌、郭玉江、王承柱、刘林五名干部分赴东平县戴庙镇宋圈村、西辛村、魏庄村担任第一批和第二批“第一书记”。今年4月,学校选派王维涛、李大明、刘春生3名同志担任第三批“第一书记”。两年多来,学校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帮扶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统盘考虑、统筹安排,坚持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立足全局做好顶层设计、前瞻思考、超前研究和长远谋划,充分发挥我校卫生、教育优势,不断深入推进帮扶工作的进展;学校领导多次到帮包村走访调研,指导“第一书记”贴近百姓、服务百姓,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极大活力。
(供稿:党委组织部 作者:张延玲 摄影:杜宝萱 编辑:任纬兵)